镇疆军

序章(2/3)

功业呢,还是居心不良,憋着坏的嘲讽圣唐穷兵黩武。总之,此作问世之后的历代帝君们,怎么看这首诗怎么不顺眼,总感觉哪里怪怪的。

    一直等到上一任帝君李成文继位后,大家方才如梦初醒:我去,原来问题出在这儿了。

    问题究竟是出在哪儿了呢?

    楠花。

    李太玄诗里的“楠花”,指的是楠锦花。此花盛产于鬼漠的绿洲之中,乃是西疆三十六国共同尊奉的神花。

    相传,楠锦花盛开的地方,有着无尽的水源和财富。

    而人们之所以认为李太玄的诗有问题,正是因为这朵花。

    此之甘饴,彼之砒-霜。

    楠锦是西疆百姓心目中的神花,却也是插在圣唐眼睛里的一根刺。

    一根有毒的刺。

    圣唐第八代帝君、第十一代帝君、第二十三代帝君,曾先后三次对西疆鬼漠发动大规模的远征。玄甲、麒麟、长刀、烈刃,皇朝顶尖的精锐军团,几乎轮番上阵,可最终却都未能以全胜而告终。

    这倒并不是说西疆鬼漠三十六国有多么厉害,以至于连横扫天下的圣唐大军都拿他们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问题是,这些西疆人,杀得尽,却打不服。

    除非真把他们屠个干净,否则就是打趴下、起来反叛,再打趴下、再起来反叛的可恶节奏,周而复始,连绵不休。

    直至第二十四代帝君李世伦继位之后,一改诸位先皇马踏西疆的做法,转而采取“怀柔安抚为主、重兵弹压为辅”的策略,以“兄弟之邦”相待,才终于让西疆变得稍微消停了一些。

    自那之后,历经六代帝君近百年的时光,西疆与帝都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局面,而圣唐帝君们在纵兵天下时,也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了西边,只将锋芒扫向他处。

    鬼漠,寂静得就好像死海一般,无人打扰,也无人问津。

    这样的状态,看上去应该可以持续到地老天荒。

    至少,第二十九代帝君李成文在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前,一直是这么认为的。

    然而,也恰恰是他在位的时候,西疆鬼漠又出事了。

    若干年前,西疆更西之地,异族崛起。

    崇拜火焰的突厥族,如同燎原烈火,猝然横扫了大陆最西端的广阔天地。无数部族和城邦,要么灰飞烟灭、要么俯首称臣,一个疆域和人口堪比圣唐皇朝的庞大帝国,隔着浩瀚的鬼漠,比邻而立。

    也正是从那时开始,原本平静安详的西疆三十六国,又开始暗暗躁动起来。

    李成文继位后,很快便察觉出西边有不稳的预兆,而正当他思谋对策,打算加以防范之时,大规模的叛乱忽然就不期而至了。

    作为圣唐属国的三十六个西疆大部族,一夜之间竟有二十国举起叛旗,发兵攻打位于各地的皇朝军堡,大批派驻在此的朝廷官员和圣唐边民纷纷惨遭杀害。

    西疆的局面陡然失控,并且正在快速的滑向深渊。

    圣唐皇族向来有一个说法:成文不文,成武不武。

    和弟弟李成武的斯文儒雅比起来,李成文绝对算得上是杀神降世了。

    烽烟乍起,新皇震怒。才继位不到一个月的帝君李成文,看着西疆送回来的战报,嘴里只蹦出两个字:

    屠国!

    转瞬间,圣唐的军事机器彻底开动起来。